2020年,我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。現行標準下全市11.8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,301個省市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摘帽,莒北、蓮西、港西和嵐西北四個區域實現整體性脫貧,摘帽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17萬元……
一項項數據,一張張滿意的笑臉,一個個越來越有奔頭的家庭,這背后,包含了無數人殫精竭慮的謀劃,嘔心瀝血的奮斗,甚至是鞠躬盡瘁的奉獻。正是這無數滴水之力的力量匯聚,最終鑿穿了困擾我們許久的貧困頑石。
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,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歡呼雀躍、引以為傲。我們成功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,讓一片片荒山嶺窮山溝變成了山青水秀風光美的好去處,讓一個個窮窩窩變成了金窩窩銀窩窩。消除了絕對貧困,告別貧困的人們吃穿不愁,住房、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有了保障,十幾萬人徹底拔掉了窮根,不再與貧困為伍,挺胸抬頭,邁著堅毅的腳步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奮勇前進。
富了,不僅是物質上的,還有精神上的;美了,不只是山水田園林草湖,還有房屋庭院、鄰里關系、心情面貌;生活更有奔頭了,嘗到了好日子的甜,沒有人愿意再跌回到窮日子的苦里,唯有一門心思往前奔,唯有奮斗,才能讓日子越過越甜。
如今,脫貧攻堅已勝利收官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已實現,美好生活的大幕徐徐拉開。成就斐然,但是,我們不會也不能止步于此。一段偉大征程的勝利結束,意味著另一段偉大征程的開始,我們不僅要徹底拔除窮根,還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。一路風雨兼程、爬坡過坎,努力贏得勝利,短暫的歡呼之后,我們重整行裝、抖擻精神,邁步踏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奮力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歷程。
跨過以往的足跡,我們繼往開來,開拓進取。新時期,脫貧不脫政策,脫貧不脫幫扶,脫貧不脫責任,這是政府擔當,也是民生福祉。陳疃鎮的藍莓產業園、三莊鎮板石村的光伏發電基地、濤雒鎮東石梁頭村的聯體大棚等往昔扶貧項目,如今成為千方百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增強并放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動力源,也必將為人才振興、文化振興、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提供堅強的保障和后盾。
百年來,無數革命先輩、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擺脫貧困、國泰民安、豐衣足食的生活,在一輩輩人的努力下,如今變成了現實。前人之夢后人得圓,這應該是對先人最好的告慰,也是給建黨百年華誕最好的獻禮。
現而今,貧困已成為歷史,新的時代,我們又有了新的目標、新的夢想。我們將一如既往攜手相伴,繼續秉持艱難困苦玉汝于成、篳路藍縷斬棘前行的堅定信念和勇氣擔當,繼續秉持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榮歷史和必勝意志,啟程逐夢,創造新時代新的成就、新的輝煌。